贾国平

贾国平

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图书馆馆长,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所长、中央音乐学院第12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第四届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
代表作品 《清风静响》《风越苍茫》《宁波组曲》等

​1963年生于山西省离石县(现吕梁市)。1975年考入山西省离石县文艺班学习晋胡演奏。1977-1980年在离石县晋剧团工作,担任晋胡主奏。1980-1984年在山西省戏曲学校学习晋剧音乐,并同时随范远安学习钢琴,随李崇望学习作曲。1984-1987年在山西省吕梁地区群众艺术馆工作。198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于瞿小松与徐振民教授。1991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1994年获德国高等学术交流基金会(DAAD)奖学金,留学于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先后师从于Rolf Hempel教授、Helmut Lachenmann教授。19987月获德国艺术家文凭回国后,继续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2000年师从吴祖强教授在职攻读博士,并于2006年获得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博士学位。年-1984年在山西省戏曲学校学习,其间分别师从范远安先生与李崇望先生学习钢琴与作曲。

创作、演出及出版

贾国平的创作涉及室内乐、管弦乐、民族管弦乐、舞剧等。曾接受世界多地音乐节与院团委约创作,作品被阿蒂提弦乐四重奏(Arditti Quartet)乐团、多伦多新音乐团、德国E-MEX室内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德意志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曼海姆国家歌剧院交响乐团、墨西哥OFUNAM交响乐团、美国巴德学院交响乐团、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交响乐团等许多世界知名室内乐团和交响乐团在各国演奏,并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德国Sikorski国际音乐出版社、英国Peters国际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组织活动与所获荣誉

2​2007年至今,他发起的中国Con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已连续举办10届;2011年组建北京现代室内乐团;20112014年参与策划并主持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2015年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音乐评论人才培养项目。他曾获德国高等学术交流基金会(DAAD)奖学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音乐学院金校徽北京市优秀名师奖励。作品《雪江归棹》获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

科研项目

贾国平曾参与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诺诺早期十二音创作分析与研究》(211工程教材建设项目2004-2006);《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器乐创作研究室内乐创作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2JAZJD760002);《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与传播未来发展研究 ——新时期以来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经典作品音乐分析管弦乐卷》子课题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60003);《国家艺术基金促进音乐发展成效评估》项目组副组长、子课题负责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音乐学科编委会副主编。

学术论文

贾国平曾发表的学术论文:《简约的空洞与抽象的困惑——对当前国内现代音乐分析方法的一点看法》(《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01期);《体验真挚之情净化心灵之旅——徐振民小提琴协奏曲〈音诗〉作特色》(《人民音乐》2010年第07期);《透过<中国新音乐年鉴>审视音乐院校在当代音乐文化事业建设中的推动作用》(《音乐艺术》201401期);《自由的梦想——谭盾〈道极〉的音乐分析》(《音乐艺术)2016年第02期);《生命力的吟赞——叶小钢〈地平线〉的音乐分析》(《音乐艺术》2016年第03期);《民俗风情的精神升华郭文景〈社火〉音乐分析》(《音乐艺术》 2017年第02期);《音乐分析中的历史观照与认知创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03期》),《基于传统音响元素与序控结构的作曲探索与实践》(《人民音乐》 2021年第2期)。

作品目录

短版简历 (short version)

1963年出生于山西省吕梁地区离石县。1977年-1980年就职于离石县晋剧团。1980年-1984年在山西省戏曲学校学习。1984年-1987年就职于吕梁地区群众艺术馆。198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91年提前毕业并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1994年获德国高等学术交流基金会(DAAD)奖学金,留学于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学院。1997年作品《音韵/TON YUN》(弦乐三重奏)获“德国汉堡97’勃拉姆斯年现代音乐作曲比赛”头奖。1998获得德国艺术家文凭,同年9月归国继续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至今。2000年其科研课题“近二十年来中国音乐创作实践的作曲技术分析与经验总结”获国家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奖。200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03年科研课题“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器乐创作分析”获国家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奖。2005年作品《翔舞于无极之野》(长笛与钢琴)获得文化部全国音乐作品(合唱、室内乐)比赛三等奖。2010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央音乐学院金校徽”获得者。

其创作体裁广泛,涉及室内乐、管弦乐、民族管弦乐以及舞剧与影视音乐等。曾与阿蒂提弦乐四重奏(Arditti Quartet)乐团、多伦多新音乐团、德意志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等合作,作品在国内外多个城市上演,多部作品乐谱已由德国思考斯基国际音乐出版社(International Musikverlag Hans Sikorski)公司出版。屡受国内外音乐节与音乐院校的邀请进行出国演出与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北京音乐节、香港艺术节、瑞士巴塞尔国际现代音乐理事会(IGNM BASEL)举办的“丝绸之路音乐节”、瑞士温特图尔MUSICA RISERVATA系列音乐会、“东方纪元”中韩交流音乐节、韩国岭南国际青年作曲家音乐节、阿塞拜疆“文化对话”国际音乐节、加拿大温哥华“中加作曲家交流音乐节”、德国弗莱堡瑞士巴塞尔和奥地利费尔德科尔辛先后举办的“马可•波罗音乐节”、德国汉诺威远东音乐节、德国石荷州音乐节、波兰克拉克夫老城音乐节、韩国统营音乐节、吕贝克音乐学院、汉堡国立音乐戏剧学院、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等。

2007年发起“中国Con 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现已成功连续举办六届;2009年组织策划了“作曲大师与现代音乐经典—德国当代音乐周”系列活动;2011年开始筹备“首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至今已成功连续举办三届;2011年负责“首届音乐分析论坛”的组织与筹备工作;2011年组建北京现代室内乐团,并于2012年随团赴欧洲参加德国石荷州音乐节、波兰克拉科夫老城音乐节、德国德累斯顿Ton Lagen当代音乐节以及2013年韩国统营国际音乐节,举办了中国当代室内乐作品的专场演出。